成吉思汗
亲眼看着孙子死于敌人箭下,成吉思汗居然只是象征性地扔了块石头,然后城也不攻了,仗也不打了,婆婆妈妈地为战士包扎、听丘处机发牢骚、和马夫唠嗑,再然后就莫名其妙地禁杀掠,最后真的就放过了和自己不共戴天的仇敌,灰溜溜地班师回蒙古。主旋律到这个份儿上,也真是难为导演了。
历史事实是成吉思汗与丘处机的见面在结束西征回蒙古的途中,而不是影片中所谓的西征战场上。杀戮归来,暂无杀戮,所以,所谓的止杀无非就是成吉思汗的一个姿态而已,乾隆当然不可能揭穿属于君主的把戏,随口那么一说,居然还真的有人相信。
于是,在歌颂一把手领导的主旋律语境中,成吉思汗成为仁义之君,蒙古军队就是文明之师。影片中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军队杀过谁?刘仲禄等人杀人属于很有分寸的正当防卫,不是杀戮。没有杀,何用止,止杀之说就无从谈起。因为主旋律,影片几乎已经自乱阵脚。
丘处机
同样是在主旋律的语境中,丘处机的形象却很是暧昧。
历史事实是丘处机与金国关系密切,“太虚观”的匾额就是金国所赐。所以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很多田,田里有个老道长,天天在种地。
他对农民伯伯说,水是我们地球母亲的珍稀资源,我们要省点儿用。
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帅黑人突然出现在他们的时空里,跑上来要抓他去外星球。
日理万机的道长表示,他很忙碌。时下正值旱情灾难危机时刻,期间,各国首领每天都来邀他去处理各国政事,可地球母亲的水资源是最重要的,道长每天必须举行祈雨仪式,没空去外星球。
但帅黑人操刀声明,如果不去,大家都得死。
道长被逼无奈,只好发了个誓,如果老天下雨,我就去,不下雨,我就不去。
可道长忘了一件事情,老天下雨就跟女人们来月月一样,迟早总会来的。
于是,在道长给帅黑人山间闲适之余展示了他家宠物阿虎之后的某一天,老天下起了太阳雨,可道长却收获一枚血滴子,预示着老天下雨真的就像女人来月月一样的真理。
誓言是当着广大农民伯伯农民阿姨和他的徒弟们的面下的,道长看到鲜血也只好硬着头皮跟黑人去外太空了。
告别了广大山区群众,老道长表示要单人上路。可走到半路,路中央坐着一个遮面伪娘。
惊喜
世人都知唐僧西游,取经救世。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长春真人丘处机也曾经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减少屠杀?只是因为唐僧被《西游记》狠狠“广告”了一把。所以我觉得,不管《止杀令》导演初衷为何,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宣扬了一把我们国家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人物。
虽然豆瓣上此片的影评一塌糊涂,但是我却觉得此片也不乏优点:1、宣扬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济世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中国古代道士,会念经、懂中医、能算命、知天象“无所不能”的苦命。2、展现了从大海到大漠的大好河山,同时在风起云涌、万马奔腾的场景中,融入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教义。3、在丘处机见大汗的情节上,基本是尊重了史诗的,包括“道士见王者不跪拜”等等细节。4、丘处机的扮演者老戏骨“赵有亮”的表演可圈可点。5、虽然也不能免俗的加入了“女色”李小冉,但毕竟没有恶心的英雄难过美人关之类的狗血情节。
当然,影片中打斗场面太假、情节太纪实以至于难以吸引观众这些缺点也是真实存在的。我只是希望今后有更多更好的表现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电影作品。

在看过这个电影之前,从没想过为了一国产电影注册豆瓣,一直觉得观点这个东西就像揣在裤兜里的烤红薯,拿出来谁的那一块都没有多不同,还会在不断蹉跎中没了原先的热乎气,但是这一次我有一种冲动,或者说感动,中国2004年开始的大片时代,市场的需求使得电影人不得不乱中求变,为了生存,为了迎合市场,不断有披着某种精神外衣的“大作”问世。导演把自己的位置放的有些怪异,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其实电影在普通观众看来就是一份感动,在哪里打动别人,就在哪里成功。《止杀令》中有一种坚持,抛开故事,只讲风格,第五代当年拔地而起就是根植于对当时中国实情的真挚情感,大时代,对于他们那一辈人的影响岂是一言能表达,所以他们有表达的激情,情感或是细腻或是深沉,拿出的作品有一种深深扒在土地上的感觉,04年后,在整个电影机制的大屋檐下有的人低了头,有的人碰了头,现而今,低了头的看不见眼前的路,碰了头的不想再走这条路,王坪这个名字很多年轻人可能不太熟悉,专业搞电影的很清楚,师从谢飞,与张,陈同时代出山,其实这也是虚名

倒是令我想起另一部电视剧里的情节,《最后的王国》(BBC)里的威赛克斯国王的阿尔弗雷德大帝让尤特雷德等一小撮人去给维京人(丹麦人)当人质的时候,随行一牧师。阿尔弗雷德让牧师去给敌军首领传教,后来首领手刃了牧师,只有尤特雷德活了下来。
牧师因为对信仰的笃定而战胜恐惧用上帝的言论感化他,尤特雷德则是非常现实主义的勇士。或者说一开始是投机家,结果脑子跟不上,被套路王耍得团团转,最终皈依上帝。
牧师失败了,历史并未留下他的名字(还是留下了,selbix神父)。丘处机是成功的,从这个角度看

武侠小说对于传承古典文化的很大功劳,国人知道“丘处机”这个名字基本都靠金庸的《神雕英雄传》。当年长春子丘处机偶然路过牛家村,以汉人铭记于心的靖康年号为郭靖、杨康取名,而其人在金庸笔下豪迈狂放,成了一个穿着道袍的仗剑豪侠。
但武侠这个类型又往往简化了历史和历史观。其实《射雕》的历史背景十分复杂,郭靖等人生于南宋、长于蒙古而后纵横在蒙古、南宋、金等多个政权统治下的地域中都不用办护照,怀揣着对大宋江山的赤诚处理着江湖武林的恩怨纠纷,所谓历史不过是一个背景而且不断虚焦。金庸曾经写过关于王重阳、丘处机等人的人物小传,提及丘处机不远万里劝成吉思汗停战止杀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在他武侠世界里基本没有存在意义,但以现今眼光来看,其历史背景的格局、人物关系与价值观选择,却很有重述的价值。
是秀才遇到兵 还是圣者感化王者
当丘处机遇到成吉思汗,有点秀才遇到兵的感觉,当然丘处机是个道士,但他所在的全真教是号召三教合一的。所以在《止杀令》里就能看到丘处机的悲天悯人和积极救世情怀,颇有些儒家意味。
【止杀令】打败观众的战争片 让我们正面批评广电总局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hfwhgs.cn/m/9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