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头很不错,悬疑、惊悚甚至还带点残酷的美感。
剧情很简单,看悬疑片只要遵循一个规则总没错:越是没可能杀人的人就是最后的凶手,而死去的人从来不会真正的死亡。
这部片子也不例外。片子叫绣花鞋,那女主人公肯定是绣娘。但绣娘是个贤惠、温纯的旧式女子,一心一意绣花纳鞋,等夫教子。看起来和杀人断然不会有丝毫瓜葛。
故事的视角从上海孤岛时期,一个从师范学校刚毕业的女学生切入。女学生为了避世,躲进一个与世隔绝的江南古村落,担任学堂老师。村落僻静但也守旧,贞洁牌坊林立,还有人肉牌坊——以多年守寡为傲的夫人及宗祠三老。村子出了命案,人肉牌坊绝不错过发挥自己的权力的机会,摇身一变,成了裁断法官。这种以贞洁至上、夫道为尊的简单逻辑,导致绣娘被“浸猪笼”。“浸猪笼”这段其实拍的特别美,小小的竹笼里,绣娘无助、惶恐的眼神,和两个幼小孩子在水边的呼喊,形成了一幅绝美又凄凉的画面。
绣娘就这样去了,她的兄嫂不管不问,村落里最开明的王理事也无济于事,甚至接受过新文化的上海女教师也无能为力。相比后来的装神弄鬼

在机油的陪同下,下午去电影院、用团购票、偷渡从自家楼下超市买的爆米花和饮料观影。
小镇很漂亮,白墙青瓦什么的,纸伞水乡什么的,女人们都很美,男人们越老越有味道。我比较喜欢叼烟杆那几个老先生的气质。
故事是这样的,一对兄弟外出打仗,一死一残,哥哥在战场上受了很大刺激于是阳痿了。每到关键时刻,他就掉链子。因伤归乡之后,迟迟不能满足年轻貌美的妻子,夫妻感情出现裂痕。他有个未成年的儿子,父子亲情淡薄,且对年长的女性有所偏重,被父亲送去上海读书。
妻子许氏有苦难言,只得暗自饮泣,表面上依然勤劳贤惠操劳家事。她有一个年轻力壮的青梅竹马,多年来一直因许氏嫁做他人妇而愤愤不平,此番得知心上人这般煎熬,顾不得双方都已嫁娶,多次软磨硬泡,终于欲火焚心,然后上下其手,最终在竹篾的环绕下郎情妾意,衣衫半褪,大饱口福,却不慎被糟糠之妻撞破好事。小伙慌乱之下,将媳妇勒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弟弟虽死,消息却并没有传回来。其妻苏二依旧日日凭栏,望穿秋水,那双眼睛真是美啊……苏二一手好秀工

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民间轶闻,八卦玄机之事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曾彻夜不眠于网上浏览那些神怪故事,也曾于长辈口中得知那些真实发生过的玄奇之事。我一直很想知道,在这上下不知其始也不知其终的历史长河之中,是否曾飘着一叶不为人知的神秘扁舟,又或者,我们今天所能触碰到的历史,只是被人撕扯去了传奇外衣,只余一抹素色留人观想的干涸?所以《绣花鞋》最初吸引我的,仅仅只是“以大量中国经典恐怖元素”这么一小段简短的介绍,却不曾想到,《绣花鞋》之超凡脱俗远非我所能想像。
影片开场气势磅礴,一片枪林弹雨之间轻松点出了故事发生的年代,紧接着画面一转,来到了江南沅乡的渡口,故事的女主角之一许氏正在渡口迎接征战归来的丈夫沈宣白,这里不得不提莫小棋的演技果然出众,饰演的许氏在看见丈夫的腿残了之后很到位的表露出了“老娘以后的性生活怎么办呀但是现在人这么多老娘还是故作坚强一下吧”的表情,而影片之后的发展中“老娘就是骚货怎么样”和“老娘我就是要不穿奶罩狂奔”的绝佳表现也证明了我并没有看错她。
书归正题

刚刚开始去看的时候以为很恐怖,再看看也觉得有点恐怖,到后面真相大白的时候,就觉得还好不是很恐怖。看的时候以为很恐怖吓死我去了。

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是恐怖片不恐怖。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绣花鞋》是一部让人赏心悦目的恐怖片,所以我很欣慰。
记得大概两个月前,我在新浪微博上看到《绣花鞋》的宣传海报,一只绣花鞋浸泡在水里,有丝丝缕缕的血漫了出来。宣传片里是林心如扮成的女鬼,夹杂着莫小棋的一些香艳戏份。我是一个俗人,想去看《绣花鞋》也不过是冲着那些在乱坟岗上的“床戏”,但是看过电影之后,我发现自己被宣传片坑了。因为所有的激情戏全放在宣传片里了——当然,不排除删减可能,毕竟成片只有86分钟——所以我开始这样思考,电影之所以没质量,是不是因为演员片酬太高导致后期制作的缩水……这是一个问题,在演员工资高涨的时代,逐渐开始困扰中国影视界。
不过仅看片子的剪辑和画面,制作还是非常精良的。仿佛老旧照片一般的场景,象征了一个时代;古朴秀美的江南小城,如世外的桃源,也是愚昧和封建弥漫的地方。等待出征的男人回家,是一个女人有且只能有的希望:男人回来了,继续平淡地过日子,吃饭生孩子;男人回不来,就得拉扯着孩子守寡下去

温柔的绣花鞋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hfwhgs.cn/m/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