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部电影是继《泰坦尼克号》之后,我流泪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久的电影。
2、新时代的地道英国电影,继承了台词内容上独特的幽默*以及形式上的厚重的文学感,男女主角的表演风格甚至是英国人的风格依然是那么表面淡定,风平浪静,甚至是有那么一点点故作的冷淡和端庄,但是内里却无比敏感,激动,情绪化。
*(幽默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不羁的、没正形儿的或者说是不合时宜的/incongruous;会制造突然的没有防备的惊奇,让人从惯性中爆发出/burst into被压抑的情绪的感觉)
3、丘吉尔首相的塑造如果用成功这个词来描述则太过功利(这句话一点都不矫情)。你几乎感觉不到加里·奥德曼的表演,他的表演痕迹无处可寻。你感觉不到他是在非常努力地去完成去伸手够一个历史人物,去费力塑造什么。演员本身与这个人物几乎无缝贴近,自然而然。他就是丘吉尔,那个在至暗时刻里的政治人物,那个保守党内并不信服,乔治六世并不看好但却是英国群众当时唯一可以信任,希特勒唯一会有点畏惧的英国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把民众利益放在第一

改编不是乱编,传记类电影可以为了艺术效果戏剧化,而不是粉饰个人。
面对法西斯纳粹,是应该死战到底。但是按照这个电影的视角,其他所有人都是投降派,几乎只有丘吉尔一个人是脑子清醒的。
但是事实呢?战略上的顽强抵抗是值得尊重的,也是一切卫国战争中必须坚持的,但是只懂得死战到底而不惜一切代价是战术上的愚蠢,是不可以被原谅的。
丘吉尔在加里波利战役的灾难性错误被电影用一句话带过。丘吉尔在二战中的不记代价死战到底

《至暗时刻》黑暗之中的光芒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hfwhgs.cn/m/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