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当然不是真的历史,更何况当下的电影已经沦落到只有人名对,其他一概不论的地步,如赤壁,如一些献礼片。
倾国倾城绝对是一部严肃的史诗片,是一部经典的邵氏片。但李莲英真的是那样子的吗?真的就是慈禧养的一条狗吗?但据史书说李是一个很合格的太监,对光绪和慈禧都不错,能够切实履行职责,为缓和调解双方的矛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雷雨》的成功告诉我们,成功的文艺作品是需要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总暴发的,黑暗面强大才彰显悲情。但如果当成正史看,确实对李莲英不公,对慈禧也不公,幸亏李没有后人,不然情何以堪!

寇连材(1868—1896)原名寇成元,进宫以后被赐名为寇连材。一八六八年,生于直隶昌平州(现在是北京市昌平县)南七家庄,家境小康。其父寇士通,粗通文墨,秉性豪爽,好打抱不平,为受欺压的穷苦农民出气。寇连材读过几年私塾,稍大即边务农边自学,不仅读了经史子集,还通过在城里做事的亲友,借阅了洋务派和维新派所写的书籍报章。加之京畿消息灵通,对于朝廷的帝党后党之争,以及列强的步步侵略,也多有所闻……
当时时兴早婚。寇连材十五岁时与铁匠营村张氏女结婚,生有两男一女。一八九一年,寇连材二十三岁时,他父亲寇士通为管穷朋友的事,与鲁疃村的大地主赵灿打官司。赵灿的儿子、女婿都在衙门里做事,官官相护,反诬寇士通有通匪嫌疑,结果有理的官司没打赢,自家的几十亩地倒被赵家讹去,几乎倾家荡产。寇士通一气之下,卧病不起,含恨而死。
23岁寇连材,接连遭祸,无法维持生计,只好跑到北京去寻找出路。经一个太监的介绍,被阉后进了清朝皇宫,给慈禧太后梳头。由于他聪明能干,做事精细谨慎,“侍西后久,颇得力”,很受慈禧喜爱

给大家推荐一部1975年的老电影:《倾国倾城》。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的金马奖两项大奖,一项提名。
导演是李翰祥,主演是卢燕、狄龙和姜大卫。美籍演员卢燕饰演的是慈禧太后,狄龙饰演的是光绪皇帝,姜大卫饰演的是小太监寇连材。
这部片子的亮点颇多,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它的台词。很多台词都颇有深意,忍不住要分享给大家。
影片的历史背景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
当时,慈禧在名义上已经还政于光绪帝,可实际上光绪仍得听她的。光绪虽然很想有所作为

今天看了李翰祥导演的倾国倾城
(还是看了这一部[悲伤])上次看完良家妇女雷姑娘,今天再看娇憨可人寇贵妃[憧憬]
其实我还蛮喜欢李风月的,他的经典三部火烧圆明园一代妖后,特别是垂帘听政我都喜欢,垂帘听政看了很多遍当然是因为明叔[偷笑]还有资源不太好找的八旗子弟(或者也叫烟壶),微博上认识一位在清东陵工作的老师曾经参与过李翰祥的电影拍摄工作,所以他的戏应该有一部分在东陵取景,那些年拍戏都是实景,所以人都是乌泱泱一大片,拥挤局促又真实。
卢燕扮演的慈禧太后就是红薇配的音

这个天下谁来管?当时看到姜大卫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寇连才是个关键,没想到他最后还来个雷海青骂贼啊。相比同一个阵营的翁同和,光绪,珍妃,全剧的最后一切对国家的悲悯力量全都通过这个十八岁的小太监发出来了(即使这力量是多么卑微啊),岳武穆还是谁曾经说过啊,国家怎样才能兴呢?“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惧死”,在最有力量的群体各种原因出于将自己的力量隐藏起来的时候,天下的重担往往落在女子,或像女子的戏子,太监身上。最具对抗性的场面不在于弱小的寇连才上折慈溪这样“天地有正气,人间有正义”的悲壮(哪里文句不通了?莫独揽大权,远小人,罢李鸿章,帝选贤人),而在于他和李莲英(中国人最狡猾的本性的集中体现)的对话,同样是奴才,
李贼问:你好大胆!
寇:我是赤胆。
李贼:你的天良呢?
寇:这就是我的天良,我要是黑了心,我才像你!
寇连才死的时候才是光绪第一年。。。

有很多确实和历史不符,我是冲着光绪皇上去的,不得不说。“狄龙配得上光绪皇”是我见过所有饰演光绪皇上里相貌最出色的,里面的珍妃也是我心中的绝色佳人美女。真是才子佳人,妙不可言!选的太对了!就是皇上和珍主的性格反过了,萧瑶(现在应该是奶奶了吧)演的珍妃在里面多愁善感,文静,抑郁,敏感,温柔……狄龙(现在应该是爷爷了吧)活泼,胆怯,时而儒雅,时而懦弱的对待慈禧这个老妖婆,时而发脾气(都怪那些太监宫女不把他皇上放在眼里)……其实我比谁的知道历史上这两人性格相反过来的。这样也好

朱家溍先生:为影片《倾国倾城》订正史实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hfwhgs.cn/m/2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