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我并没有看这部电影,写这篇东西,也没有任何取笑之意。评价上选个推荐,原则上觉得,我们有必要去看看这个电影。
<无极>这几年,陈大导演和咱闹了一场世纪玩笑,馒头一出,官绯一惹,凯歌本人已经多灾多难。客观上来说,这玩笑的产出过程也不是陈导一人之过,打从<英雄>开始,国内这帮导演就像被鬼鞭抽了似的慷慨激昂,类似<十面埋伏>、<黄金甲>、<夜宴>都是差不多的产物,被人笑着骂着恶搞着,<无极>大错,是遇见一个胡戈。
我想很多人都有一样的经历,好不容易折腾出来的东西,自以为胜券在握,如获至宝。报的期望有多高,护短的情绪就会有多强烈。陈凯歌的错,类似于春节晚会上的军嫂乱嚎,兴奋之下忽略了其他人还有智商这回事。如果没有胡戈,我想大部分人不至于注意到那个馒头疑云,网络的强大,除了让某些事情以光速传播,还生出一些拜高踩低的惯性心态。网民没有错,但是在冷漠的嘲笑中,在茶余饭后滋生话题的过程中,我们到底又做对了什么呢?
说来好笑,<无极>的成就,是开启了一个更加繁荣的恶搞时代。从<馒头>开始

因为片中出现大量的国画,不由得想起曾经有幸所见梅兰芳先生所绘的花卉,中国的文化艺术也许是琴棋书画不分家,据说梅先生曾拜师王萝白,后又与同时期的陈师曾,金城,齐白石等画家多有交流。虽没有亲耳听过梅先生的戏,单见其画,也便能知一,二。戏与画必有相通之处。因其画严谨之极,所想其戏风必也严谨细腻。
片中梅先生育邱先生在《采薇图》前结拜燃香。采薇图表现之气节——寒冬之日两友仍衣衫褴褛,但却不忘采之白薇,虽然无食果腹,但仍不丢气节。但片中两人之友谊总有些讲不出的意味。
孟小冬的出现使片子沉闷的气氛有些许缓解,红色的旗袍,光洁的额头,高高的发髻,还有那随手一丢的那只飞机,梅先生的心估计早就随着那飞机的轨迹滑至不经意的一方了。不知道梅先生是否记得孟离去时那双黑色的高跟鞋。在我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
福,片中的另一个女子,其实梅先生最离不开的应该是她吧,很喜欢他们坐在床榻上一起泡脚的片段,福用嘴壳开核桃递给梅来吃,忘记拿脚布,光脚跳跃的几步,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吧。还有那每晚的热汤。

梅兰芳这题太大,我是没有能力驾驭的,因此只能就我自己的浅薄印象来说。
我脑海中的梅兰芳,是俊眉秀眼的书生面向,儒雅的味道从鼻翼开始散发,嘴角微微折起的皱纹也会披带着羞涩的情绪。电影开始那个含情默默的“女子”,也把我迷惑的不知所措。“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那是怎样的一个人物,那是怎样的人间精粹“似乎在整部电影里面我略懂一二了。与其把它当作一不具有娱乐性质的电影,不如当作具有历史意义的教育片。描述一个非同凡响的中国人,以最底层的身份,站出最伟大的一面。
可是我无法喜欢上黎明,我更喜欢《甜蜜蜜》你里面的他,那是我见过最适合黎明的角色,以至于这个在我眼里不能留下深刻的男子,再看了《甜蜜蜜》后失眠一夜,我是爱上了。可是《梅》,我本来就不能看好他和梅兰芳的灵魂交错,这是两种气质的人。梅先生在我心中的形象太高大了,也充斥了过于饱满的感情,却又有着静如止水的神色……倔强的内心和柔和的面孔,温柔的眼镜和强大的内心。黎明,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普通的男子,感情细腻,却没有过于强大的内心力量

看完电影《梅兰芳》,怅然若失。
全片结束时,黎明扮演的梅兰芳,一袭白衣,朝着众多仰慕者微微欠身,轻声道:“谢谢大家,都别跟着了,我要去扮戏了。”
戏是好戏,词是好词,全片意境歌行至此,轻轻巧巧弄了个花腔,逝入云端,似有若无之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结尾,可就是……,就是缺了点韵味,少了点劲道,这个梅兰芳,总不如我们想的,似乎也并不是影片所要交代的,陈凯歌对媒体的记者说:
“在等着拍他(黎明)的时候,他一直在摄影棚的走廊里走来走去,右手撩起他的衣襟下摆,我看了很感动。对这样的演员,我们还能说什么?”
似乎的确也无话可说,黎明并非是个不努力的演员,除他以外,当今世上再找一个 “梅兰芳”扮演者,恐怕至多也只是与他在伯仲之间。他在戏中,一直努力的靠近梅兰芳,以至于片中邱如白的扮演者孙红雷看完影片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告诉他,演得真好;以至于梅葆玖看完他的“梅兰芳”,表示有生之年,再不会授权给第二人去扮演梅兰芳。
然而,这个梅兰芳,还是有其形而失其魂,似其貌而无其神。编剧严歌苓说

梅兰芳心理是孤单的,从来都是,如果毁了他的这份孤单,也就毁了梅兰芳——优秀的人是孤单的,做不到平凡,注定要孤单,忍受那份孤单吧,因为你是优秀的,卓越的,你不属于你自己,不属于任何个人,福芝芳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有幸能陪伴梅兰芳左右,能被梅兰芳认可。可她需要忍受跟所有迷恋梅兰芳的人一起分享这个她枕边的人。梦小冬是自私的,但不能掩盖了她的才华(天下第一小生),不能忽略了他识大体的气派,人都是自私的,她有权利争取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何况梅兰芳也同样很喜欢她

要不是因为这部电影之前的宣传可能我不会过多的去关注他的资料,在这之前对梅兰芳的了解也仅仅只是一个名号,一种流派,一段京剧上的佳话。首先的确不得不佩服作为重量级导演的号召力及媒体强大的宣传攻势,对于像我这一类的人来说针对这部电影有如此大的宣传是件好事,他让我有更大的兴趣去了解中国的一段历史,了解我们的国粹。
也因为宣传的缘故这部电影很“热”,因而当天白天场次的票都售完了,所以只买到晚上十点的票子,幸运的是座位可以随便的由我来挑。特别巧合的是下午回家后翻到中央六套正在播《又见梅兰芳》,心中一阵惊喜,我会固执的认为这是一种特别的安排。说他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部人物的记录片,片子把梅兰芳的一生叙述的很清楚,加上儿子梅葆玖适时候的解说,虽然对梅兰芳还是了解的浮浅,但是整部记录片下来我还是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一生的精彩,一生的高贵。
对于《梅兰芳》电影的本身我之前的期望也不是很大,所以结束时候也不会过于失望

2008年,《梅兰芳》十大经典台词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hfwhgs.cn/m/1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