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很现实的片子,如果说对lizzie感同身受,是不是证明自己也有忧郁症。我不知道。
不想说自己的家庭和身世有多与众不同。只知道从本科到读研,换了三个心理医生,哦,是四个。
还记得在第一次失恋后,为了度过艰难的时期。我遇到了我第三个心理医生。她不会教我怎样去积极面对人生,和人相处。只是引导我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愤怒。让我一点一点理清这些愤怒的源头,并且冷静的处理它。治疗渐入佳境,同时她告诉一个月后即将调离工作,让我有心理准备。当我最后一次去做约谈,我觉得一个能理解我帮助我的人又离开了。我感到无助,痛哭着不想她走。之后,她给我推荐了另一个心理医生,我有些不适应。我觉得她好像在应付了事。同时我也在想,也许我终有一天离开学校,没有条件在接受治疗,我该怎么办。谁都会离开,恋人、家人,唯有自己会陪伴自己度过一生。我才渐渐明白,唯有自己才能真的让自己走出阴霾。
生活中与电影中的情节虽不完全一样,但是,还是有感触的地方。比如lizzie的妈妈未经她同意就夺门而入,很不舒服是吗。从小到大我都是跟妈妈睡…

我从不写评语,这次之所以写是因为这是一部很好的侧面介绍抑郁症的片子。(给5星也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我就是抑郁症患者,看片子感同身受。片中对于抑郁者的描绘比较贴切。我在其中看到了自己。
从中可以看到抑郁症产生的部分原因,得上抑郁症后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国内很少有这方面的宣传。大多数人把抑郁症当成是无病呻吟,但只有得过的人才知道它的真实存在。
因为我就是抑郁症患者,看片子感同身受。片中对于抑郁者的描绘比较贴切。我在其中看到了自己。
我想这部片子更适合那些有好朋友或是亲人的抑郁症的人来看。可以侧面了解他(她)现在的处境。他们真的需要你的帮助。
片中的好友和女主角的男友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做的已经很好了。其实要求更多确是强求。但如果你真想帮助他,一定要注意方法,推荐安德鲁所罗门的《忧郁》,其中有更多的描述。

prozac是著名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商品名百忧解(fluoxetine,商品名称为 Prozac)被广泛用来治疗抑郁症。女主角站在人来人往的药剂店门口,说:这是一个prozac nation。这是一个抑郁症的国家。
几时我看这个片的时候也会想起自己惨绿少年。其实所有人少年时期都一样。有的人没有惨绿少年却有惨绿中年。这个更惨。
其实回过头看,这些全是必要的。好像得了便宜卖乖。但如果没有那些受尽折磨的过去,怎么会有今天强悍的我。
这本书,或电影,讲的是太普遍的问题了。如今中国社会也变成了美国一样的prozac nation,只是值得痛苦的事情更多,为自己的情绪去吃昂贵的百忧解对中国人来说还是太奢侈。

喜欢女主角的疯癫和抓狂
那是不理解的人无法理解的
有些世界没人能了解
因为发誓饱和思想的世界
蠢钝的家伙只能看却不能体会的世界
思想的不羁
精神的束缚

这部电影我很早就知道。但是今天才完全看完。不管它拍得怎样,我想说,我可以理解。everything。当走过了一段路之后,你才知道什么对于你来说已经举重若轻。
电影里有个情节很经典:女主角在片尾试图自杀的时候,她祈求天使能够救救她,给她一些神谕,换言之,继续生存下去的意义。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类似迷茫过,而且这个问题不存在于药物能够完全发挥效用的范围。你必须自己去寻找。
为什么继续活下去的神谕——有些人听到了,有些人去没有。有些人听到了一些,有些人听到了更多。
我想说的是,不要放弃。就算这很难,也不要自欺欺人,不要放弃。
活着。

《我的抑郁青春》这部电影,是听徐凯文老师的危机干预课时,他推荐了,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小说改编的电影,拍摄于2001年,电影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百忧解的国度》,百忧解是一种治疗抑郁的药物,这个药的名字真是好听“百忧解”,可以解一百种忧愁的药。
电影讲述的是一位考上哈佛,希望当上作家优秀的女孩Rachel,成长于离异家庭,其父母将她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在面对单亲母亲全力抚养她歇斯底里的情绪中,在面对出轨父亲冷漠激发她童年创伤里的回忆中,她的情绪不断在抑郁和躁狂中拉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的忧郁青春】摘录《普罗萨克王国》有关情节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hfwhgs.cn/m/108560.html